根脉相连 商行致远!平远客商百年传承续写苏区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5/11/21

来源:梅州日报

浏览次数:11

在全球客商瞩目的第七届世界客商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客商力量”再次成为梅州苏区发展的关键词。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平远县涌现出一代代敢闯敢拼的客商,从南洋拓荒的先驱到湾区创业的新锐,从传统产业的坚守者到新兴领域的开拓者,平远客商用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书写着一部“义利兼顾、家国情怀”的壮丽史诗。当前,平远客商正以百年不变的桑梓情怀,为平远融入湾区、振兴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筚路蓝缕


客商精神南洋铸就


翻开平远客商史册,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诗徐徐展开。明清时期,平远儿女怀揣梦想扬帆南洋,用汗水铸就“客人开埠”的传奇。姚德胜、钟和三、黄新庆……这些镌刻在《平远县志》上的名字,正是早期客商“赤手空拳闯天下”的缩影。他们出身贫寒,却志在四方,以惊人的毅力和商业智慧,在异国他乡开创了一番伟业。

“锡矿大王”姚德胜的传奇经历至今为人称道。19岁随水客南下,从马来西亚矿场的普通雇工,到29岁被誉为“姚百万”的矿业首富,他仅用了十年时间。他建学校、拓新区,让马来西亚怡保市留下“姚德胜街”的永久印记。因这些善举,光绪帝赐给他“乐善好施”牌坊,孙中山则特颁一级“嘉禾勋章”,使其成为海外华侨中的传奇人物,华侨史上的一座丰碑。

紧随其后的钟和三,17岁踏上印尼的土地,从矿山苦力、火车小贩到养鸡场主,历经二十年沉浮,终成一方富贾。他致富后旋即返乡,捐建校舍、筑路修桥,还赠送乡亲沙田柚苗,授人以渔。他总结的“争气、互利、服务”六字诀,是其商业成功的密码,更是留给后辈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新庆的创业轨迹则横跨南洋与台湾。16岁闯荡印尼,从肩挑小贩做起,历尽艰辛。后敏锐抓住台湾经济起飞机遇,将一片黄麻地发展为台北市的黄金商圈,富甲一方。他将积累的财富化作绵绵桑梓情,累计捐资近200万元,在家乡的热柘、长田两地,建起了一座座学校、医院、桥梁和敬老院,将“福泽乡里”的愿景变为现实。

这些南洋先贤的奋斗史诗,深刻诠释了客商“勤俭务实、诚信守义、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核。他们犹如远方的灯塔,其光芒穿越百年,依然照亮着当代平远客商前行的道路。

凝心聚力


搭建反哺家乡桥梁


 在客商精神的当代传承中,广东省平远商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平远商会会长刘忠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客商精神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蕴含着‘义利兼顾、诚信为本、家国情怀、开拓进取’的文化内核,并在实践中表现为‘扎根大地、抱团发展、敢为人先、反哺桑梓’的鲜明品格。”

平远商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精神公园、世纪方舟、共享舞台、资源联盟”的宗旨,通过创新性的工作机制,将会员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据统计,商会成立至今已组织走访互动企业上千家,数万人次参与,促进项目合作超千个,有效打造了平远商邦精神,构建了资源共享平台。

在推动“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方面,平远商会的作为可圈可点。通过秘书处、会长办公室、志愿者中心等多抓手联动,依托会员大会、招商推介会等“大会”结合各类乡情“小会”,平远商会成功搭建起政企沟通的畅通渠道。例如,在商会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联动市县两级政府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凝聚发展智慧;春节期间组织的团拜活动,也成为凝聚客商力量、推介平远优势、引进优质项目的重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平远商会中的人大行使权力,政协参政议政,为政府决策提供“金点子”,形成良性的政商互动机制。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政企互信,也为平远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客商担当


多元反哺助力振兴


 新时代的平远客商,以其多元化的反哺实践,在家乡振兴的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代平远客商中,李建华的盈华高端电子铜箔项目堪称典范。2021年,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李建华投资74亿元建设这一平远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到2024年,项目累计实现产值29亿元,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李建华始终将家乡教育事业挂在心头。他深信教育是立县之本、兴县之基。为此,他于2015年个人捐资2000万元设立“刘宪奖教奖学金”,以其夫人刘宪女士命名,旨在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该奖教奖学金涵盖高考奖励、优秀师生表彰、困难师生资助等多项内容。

据悉,李建华对家乡教育的支持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他就出资10万元创立下黄地小学奖教奖学金;2002年捐款120万元建设下黄地小学启智堂,并额外捐款15万元购置教学设备;2015年又带头捐款100万元设立下黄地村奖学金。2024年,他继续扩大捐资助学范围,向平远县仁居中学百年校庆捐赠10万元、向华侨中学捐赠校服6.91万元、向江南小学教育基金捐款10万元。

姚良松出资2亿元建设远岭科技工业园,助力平远经济发展。

欧派家居集团董事长姚良松也是平远客商的杰出代表。幼年时期的他,深受客家吃苦坚韧文化熏陶,历经创业坎坷,最终在1994年创办欧派橱柜,成为中国整体厨房概念的引领者。功成名就后,他选择倾情反哺家乡,累计捐资3000多万元支持教育、卫生事业,更以“授人以渔”的理念,个人出资2亿元建设远岭科技工业园,通过“五年免租、拎包入住”的创新模式,助力平远实体经济夯实基础。

在平远,客商们的善举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红色土地。威华集团累计为教育、扶贫、救灾等慈善公益事业捐资3亿多元;2024年“6·16”特大暴雨灾害后,李建华第一时间捐赠500万元支援救灾复产;晶通公司不仅捐资67.66万元重建“晶通桥”,更投入大量工程机械支援灾后重建。

平远中学恒胜文体综合楼效果图。

客商们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更注重文化传承。李建华支持林风眠文化研究与传播,出资成立林风眠研究中心,投入4000万元设立林风眠奖学金和助学金;泗水镇客商陈传金、刘永东等十几位发起人于2023年8月创立奖教奖学协会,两年募集140多万元;2025年6月,平远中学恒胜文体综合楼捐赠签约仪式举行,客商曹恒胜及其公司捐资5088万元,用于建设报告厅、篮球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青年力量


新客商续写时代篇章


 在老一辈客商的感召下,年轻一代客商正以新思维、新技术续写反哺家乡的故事。

“90后”客家妹子黄海燕,以科技赋能传统咸菜产业。她创立的梅州市粤思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让河头镇世代相传的咸菜从“土宝贝”蜕变为“金饽饽”。“把本事带回家乡,让家乡的土地结出‘致富果’,让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这是我回乡最坚定的初心。”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她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搭建女性就业平台的创新实践。

深圳体彩中心联合爱心企业,向石正捐资建设三人制笼式足球场。

深圳体彩中心联合爱心企业,通过客商王志强牵线,向石正中心小学、石正中学捐资建设三个三人制笼式足球场,成为平远县规模最大的该类型公益体育设施。足球场免费向师生及群众开放,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体育热情,更完善了乡村体育教育配套,带动了各类足球赛事开展。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源丰农业、园山湖农业、大粤茗珠等新兴的客商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客家炒绿“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发展有机茶种植,打造茶旅融合业态。截至目前,石正镇茶叶综合产值已超2.1亿元,年产茶青2500吨、成品茶600吨。其中,源丰农业1500亩茶园通过四重有机认证,产品出口日韩等市场;园山湖农业吸纳150名本地村民就业,八成员工来自周边村镇,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与此同时,平远商会从“产业链整合、产学研协同、招商引智”三方面发力,引导会员企业把握平远铜箔、钙基、稀土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集群效应,拉动高校科研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发挥会员“桥梁作用”推动以商招商、吸引人才,努力为平远加速构建“1+N”绿色产业体系和打造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从南洋先贤的开拓精神,到当代客商的产业反哺,再到新生代的创新实践,平远客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反哺桑梓”的客商精神。这股绵延百年的客商力量,正汇聚成推动平远苏区振兴的磅礴动能,在平远大地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梅州日报记者:叶嘉瑶 

特约记者:吴辉燕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