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30
来源:平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浏览次数:107
“以奖代补项目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发生多起虚报数量套取扶贫资金;60周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低保金未及时发放;因财政低保专户结余额度较大、财政资金闲置,数千万元低保财政资金被省财政厅收回,造成闲置浪费……”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委13个巡视组开展了全省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及督导,推动立案114件,发现当前扶贫领域存在问题的特征明显。
“对扶贫领域的腐败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确保党中央的好政策落实到位。”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施克辉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找准靶心、精准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纪律保证。”
违纪违法问题突出
“饶平县岭湾村党支部书记邱俊文等4名干部,合谋伪造申报材料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0万元,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廉江市石角镇蕉坡村党支部书记钟玉翠,虚报骗取孤儿补助金等7万元,被开除党籍;肇庆市封开县都平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苏凤燕以‘借用’为名长期占用扶贫资金,被开除党籍、撤职……”今年以来,广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多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虚报冒领、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问题仍旧比较突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要求言犹在耳。根据中央的部署,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然而,广东相对贫困人口超过176万人,省委巡视组扶贫专项巡视后发现,我省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突出,监督执纪问责不力。
扶贫干部与基层群众直接接触,小官大贪、巨贪的现象屡有发生。
顶着敬老院院长的光环,却嗜赌贪婪成性,生活腐化堕落,人前老实人后淫贪的“两面人”—中山市港口镇社会事务局民政事务股股长、港口镇敬老院院长陈志祥就是典型的“小官巨贪”。多年来,他利用负责扶贫专项资金管理的职务便利,通过虚构补助对象名单、虚增发放金额等手段,骗取侵吞巨额扶贫专项资金,涉嫌贪污犯罪。
由于“四个意识”不强,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虽然没有涉及犯罪,但却有履职不力的问题。例如,某市副市长定点帮扶贫困户王某,帮扶措施就是让村里为王某买了3头牛,贫困状态未见根本扭转,却已列入预脱贫名单。
有的职能部门不担当、不作为。有的部门对特殊贫困人员救助严重不作为,如某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评残救助工作滞后,全县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一半未进行评残及办理残疾证,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重度患者得不到政策补贴;某县扶贫办和教育局相互推诿扯皮,致使贫困户子女就读资助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许多建档立卡的学生未能享受资助政策。
有的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纪律松弛。一些贫困村“两委”靠发钱维持党组织生活,有村支书直言不发钱谁都不来开会,有的相对贫困村和分散的党支部,均需给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发放补贴;某镇7个贫困村2016至2017年巧立名目滥发各类奖金补贴共212万元。
清除扶贫“拦路虎”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对扶贫资金不能有私欲,要清正廉洁,全心全意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在人民法院旁听庭审后,肇庆市高要区气象局驻村干部表示。
近日,肇庆市高要区纪委监委组织该区17个镇(街)扶贫办主任、各帮扶单位扶贫干部共85人,到该区人民法院旁听庭审,将庭审现场变为警示教育课堂,用身边典型案例警示身边人,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在一个多小时的庭审过程中,参加旁听的扶贫干部表情严肃,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违纪违法的惨痛教训。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的纪检监察机关,都加大了扶贫领域案件的通报,进行了多场警示教育,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除此之外,各地都在强化责任担当,从严从快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立案数量也有上升,今年1至6月,广州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件1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韶关市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307条,立案16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3人,移送有关国家机关处理3人;梅州市五华县共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63条,立案47宗,结案24宗,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人;佛山市纪检监察机关排查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273条,立案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1件、涉黑涉恶腐败问题26件。
全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各显神通”,透露出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于扶贫领域的问题绝不姑息的信号。
结合当地实际与特长,云浮市云城区纪委监委还利用“大数据”,精准揪出了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截至今年5月,通过大数据监控,已发现问题线索20条,立案查处14宗,给予党纪处分4人;肇庆四会市积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一线监督者”的作用,对扶贫工程建设、扶贫资金发放、扶贫政策落实等环节实施重点监督,把监督的触角延伸至基层,为精准扶贫提供全面纪律保障;广州市近日印发《关于2018-2020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25项扶贫领域负面清单,全面建立管理台账,实施账单式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
扶贫反腐上下联动
持续加大暗访、直查、督办力度,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省委13个巡视组开展了全省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及督导,有省定贫困村的14个地级市,统筹市、县两级巡察力量开展专项巡察。
广东省纪委监委把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和“回头查”,目前已起底问题线索4539件。同时在各地级市分别选择1个行政村(居)开展抽查复核,核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0个,处分23人。
对于典型问题,采取省、市、县三级直查督办,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尝试通过协作区办案、异地交叉办案等方式提升质效。
今年以来,省纪委、省监察委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委的部署,把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在省一级层面,由省纪委分管副书记担任召集人,在省直系统建立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协作机制。省扶贫办、公安厅、审计厅、信访局等作为协作单位,每月定期向省纪委监委移送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和查处台账。
围绕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贫困人口低保救助、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等7个领域突出问题,省纪委监委对2016年以来受理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和“回头查”,对查否的问题线索100%“回头查”。同时,由省纪委监委在各地级市分别选择1个行政村(居)开展抽查复核。
对于典型问题,广东采取省、市、县三级直查督办。从巡视发现、审计移交、信访受理的问题线索中,省纪委监委直接查处了省民族宗教委巡视员许广福收受下属用扶贫工作经费购买的烟酒、新丰县沙田镇长引村干部虚报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参照省纪委监委做法,选择若干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通过协作区办案、异地交叉办案等方式,集中力量进行直查督办。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委13个巡视组实地走访贫困村325个,督促指导市县巡察组对675个贫困村开展专项巡察,共发现扶贫领域各类问题1266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39条,推动立案114件。韶关、揭阳、梅州市纪委监委在省纪委监委的督促指导下,直接查办了乳源瑶族自治县扶贫办违规使用扶贫资金接待和购买土特产、揭西县部分镇村挪用扶贫资金、兴宁市水口镇洋槐村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