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03
来源:平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浏览次数:73
大埔名小吃“传承人”“名师”现场展厨艺、秀技艺(林丽妙摄)
兴宁
梅州日报讯 11月30日上午,齐昌品味·香飘四海——兴宁市“客家菜师傅”工程启动仪式在该市技工学校举行,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余其豹,梅州市人社局、兴宁市直单位及各镇主要负责人,名店名师名厨代表,“非遗”传承人和兴宁市技工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
现场设置了“客家饮食文化长廊”主题展,介绍客家饮食历史文化、“客家菜师傅”工程等,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现场还展示了该市各镇(街)风味特色小吃及“非遗”菜品、兴宁客家菜特色宴席、客家菜“创业创富”典型代表等,并对兴宁客家“十二大碗菜”宴席食俗进行详细介绍。随后,活动人员来到兴宁市技工学校烹饪实训基地,一同参观客家菜烹饪技能展示。
兴宁客家“十二大碗菜”源于汉代并传承至今,是客家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十二大碗菜”是指在宴席中要上十二碗菜,意即最隆重、最热情地宴请宾客。现场结合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种类进行展示,形式有迎亲宴、赏灯宴、添丁宴、客家寿宴、乔迁宴、鳡鱼宴、客家传统宴等;制作工艺有蒸、煲、炒、焖、烩、炖、煎、焗等;品种有红焖(烧)猪肉、白切鸡等上百种。
据了解,兴宁市将通过“客家菜师傅”工程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客家菜名厨名师、烹饪爱好者的沟通交流,不断丰富、提升兴宁客家菜的品位和内涵,推动兴宁客家菜的传承创新、做精做优。同时与兴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就业创业,加快群众致富,助推兴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发展。
(思杰 思婷 海阳)
梅州日报讯 11月28日下午,大埔县启动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展示大埔客家菜文化特色,打造大埔客家菜文化品牌。
大埔
走在“大埔饮食文化长廊”上,一张张美食小吃图令人垂涎,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在大埔美食小吃体验区内,设置有客家名菜展区、赞粄系列产品展区、长寿养生宴展区、“长寿食材”展区,现场还有名小吃“传承人”“名师”展厨艺、秀技艺。期间,还举办了大埔县“客家菜师傅”工程暨“客家菜师傅”食材供应协议签约仪式、大埔县“客家菜师傅”工程暨“贫困劳动力培训班”开班仪式、大埔县“客家菜师傅”工程暨“大埔小吃店”授牌仪式等活动。
据了解,该县将通过开展客家菜系列评选活动、客家菜技能大赛、申请客家菜“非遗”项目等活动,并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客家菜特色餐饮企业,力争到2022年建成一批“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建设一批高素质“客家菜师傅”人才队伍,建立一批面向乡村客家菜师傅的创业基地,引导客家菜师傅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林丽妙)
平远
梅州日报讯 11月29日下午,由平远县人民政府、梅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平远县“客家菜师傅”工程启动仪式在县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县直单位及各镇主要负责人、厨师代表、县职业技术学校师生、贫困户代表等约260人参加。
活动中,平远县人民政府相关领导为厨师代表赠铲,宣布平远“客家菜师傅”工程正式启动。随后,厨师们现场一展厨艺,起锅烧油、扬勺煸炒,四周顿时鲜香四溢。不一会儿,“红焖红菌豆腐头”“炒黄粄”“冰美人鸡汤”等30多道平远特色美食被悉数呈上品尝区,满桌珍馐令现场嘉宾大饱口福。
此前,该县已举行客家菜师傅研讨会、启动平远十大特色客家菜名录网络评选,并将于12月5日至7日举行平远县特色客家菜及“客家菜师傅”现场评比,对获评平远客家菜师傅进行奖励,精准帮扶推荐就业,并针对获奖菜肴开设培训班,进行标准化培训,以培育新一代“客家菜师傅”,打造一批名师、名品、名店。
据了解,平远还将通过“客家菜师傅”工程系列活动,丰富平远地方美食和旅游餐饮要素,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精准脱贫工作及乡村振兴发展。(思林 双玲 宗敏)
五华成立餐饮行业协会
梅州日报讯 11月25日,五华县召开餐饮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并设立餐饮行业协会办公室、研究室、五华酿豆腐大师室。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理事会成员。其中,五华县陶园居酒店总经理张志雄担任协会第一届会长。
据介绍,五华将利用县技工学校和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地方特色客家菜技能培训研讨、技艺交流与推广活动,推动客家菜技能传承与创新;通过组织餐饮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餐饮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大型美食节、博览会与名菜、名师认定等活动,扩大五华客家菜的知名度;在今年12月份五华还将举办五华“十大名菜”评选活动、五华酿豆腐十大高手比赛暨美食节活动;同时以五华县餐饮行业协会组建为契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动员餐饮业主扎实开展“百企(餐饮企业)扶百户(贫困户)”活动。
据了解,五华县餐饮行业协会目前已吸纳会员单位68家,将加强与异地协会,特别是与对口帮扶的广州番禺餐饮行业协会的交流和合作,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搭建互动、互学和互助的交流平台,整合共享管理经验、技术、资源,为促进五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