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灯:平远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时间:2018/11/06

来源:平远县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150038

船灯是平远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无论是在本土演出,还是外出表演,它总是能获得阵阵掌声,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它还是省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岸上行船”的表演文艺究竟有何魅力呢?记者现在带您一起来了解下。

 在仁居镇红军纪念园的广场上,一群人正在排练舞蹈,只见广场上有三条颜色艳丽的船,船儿在广场上轻摇慢荡,漂动得那样逼真,似在江河之上,又宛若处于小溪急水之中,配合着悠扬的民间曲调,演员在船里翩翩起舞,让人领略到一种“水中行船”的独特韵味。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客家民间舞蹈,被称为“船灯舞”,它是平远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客家地区乃至广东省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活动上,平远船灯就曾作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代表而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对外展示出浓郁的客家风情,其“船在岸上行,人在船中舞”的独特魅力,更是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船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平远最早的船灯表演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时的差干乡湍溪村,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船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现年65岁的谢奎岳,是平远船灯的第八代传承人,他同时也是平远船灯的省级传承人之一。在平远县城一条普通的小巷子里,我们找到了谢奎岳老师的家,一踏进他的家门,一幅挂在客厅里的船灯表演相片便映入眼帘,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他在2003年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铜奖时拍的照片。【船灯传承人 谢奎岳:我出生在仁居,从小在那里长大,还小的时候因为我姐姐、亲戚会船灯,读书的时候就会跟着听,这个场地演完就跟着去另外一个场地,以后在文化站的时候,我也很喜欢船灯,一听到歌声非常悠扬,形式又非常好,我就开始学。我在仁居文化站工作了二十年,以后下到文化馆剧团,一直到退休,都没有放弃船灯。】

船灯舞这种古老的文艺表演形式,对于老一辈的平远人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每当节日喜庆之时,群众们便会自发排演,以此来庆祝节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平远县志》记载,这种表演形式是从闽粤交壤地带传来,关于它的起源,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船灯传承人 谢奎岳:顺治皇帝下江南,走到澄江,去祭奠打台湾牺牲的将士,之后他想回去,遇到大风浪,公孙两个人晚上载皇帝渡江回去,皇帝回去以后,没有忘记这事,还时常想着公孙两个人为他摆渡过江的情景,因此他下了一道圣旨叫“渔家乐”,再送了一个夜明珠,派人找到他,拿给他,夜明珠可以日夜打渔,晚上一样看得见,圣旨牌让渔霸、土豪掠绅不敢欺负他,因此文人墨客认为这是皇恩浩荡,能够关心渔民,就把这件事情变成颂升平、感皇恩的故事,把原来的情节编辑好,用船灯的形式来表达太平盛世。】

船灯传入平远以后,很快便在各地流传开来,因其寓意深刻且极富娱乐性,所以传承至今,经久不衰。平远船灯具有丰富的历史、民俗学和文化艺术价值,是平远乃至客家地区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文艺形式。2006年,平远船灯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平远县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船灯舞之乡”。现在,船灯已经不再局限于平远本土,它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甚至国外的舞台上,平远的船灯文化也正在成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