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第二届“客家炒绿”茶香节签约2500万元购销合同

时间:2018/04/23

来源:平远县农业局

浏览次数:40

 



         平远第二届“客家炒绿”茶香节签约2500万元购销合同

                                                       南方网4月21日


雨洗青山四季春,高山云雾出名茶。421日,平远县第二届“客家炒绿”茶香节在海拔948米的石正云雾茶园举行,活动现场有5家茶企达成合约,以每公斤750元的价格,签订了约3.3万公斤,价值2500万元的购销合同。

此次茶香节以“感受名茶文化、领略平远风情”为主题,设有“客家炒绿”购销合同签约、平远茶园风光摄影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方华春、广东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张燕平、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出席开幕仪式。

平远县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地形复杂、重恋叠嶂、山高林密、空气清新、云雾多、湿度大。平远县茶叶协会会长凌健介绍,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平远茶,赋予了它“清香馥郁,滋味甘醇”的特质。平远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类丰富,制茶工艺精湛。截至目前,全县种茶面积达1.9万亩,年产茶叶800吨,产值1.6亿元,已形成锅、七娘山、南合三个茶区,现有工商登记注册茶类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

近年来,平远县在茶产业上一直坚持提品质、造品牌,坚持原生态种植、传统工艺制作,所产茶叶连续多年在各级评比中,获得金奖。其中,平远锅土特产有限公司、平远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园山湖茶业有限公司,茗丰茶业,威华茶场等茶企生产的“石正云雾”绿茶、“石正金红”红茶、“石正云雾”乌龙茶、“锅”水仙绿茶和“石正岩韵”乌龙茶5个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平远正在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客家炒绿”。

客家炒绿是广东三大民系客家人茶文化的代表产品,是梅州客家地区的古老传统制茶工艺,至今已有8001000年历史。它代表着客家人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与养生之道,客家炒绿具有独特的传统制作方法,经过一炒二炒三炒的炒制工艺,打造出独有的温性绿茶——温肚茶,这种茶性温偏热,味甘,养胃提神,助消化,非常适合过度饮食后解腻之用。

平远县副县长陈远航在开幕式中介绍,如今平远茶企正主动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借助高校力量,加强梅州客家炒绿技术研究与品牌建设探索,对客家炒绿新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生产,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平远客家炒绿”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平远客家炒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

陈远航在现场鼓励茶企,希望能继续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宣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努力拓展消费群体,全面提升“平远客家炒绿”的品牌。同时,可趁着平远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东风,申报“客家炒绿”的机遇,注重农旅融合、农文融合,加大生态茶庄、茶叶观光园、生产体验区等的建设,将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娱乐项目、观光体验节目融入茶园、茶区,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探索一条茶叶生态文化旅游路径,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三业融合大发展。

在平远县第二届“客家炒绿”茶香节的前一天,420日,广东茶叶产业联盟在广州成立,平远园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广东天池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入选广东茶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入选副理事长单位对于‘客家炒绿’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客家炒绿’已得到业界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平远园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志说,该公司正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合作,期望进一步完善“客家炒绿”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从而提升梅州绿茶的知名度。“园山湖此次代表客家绿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任重而道远,当尽自己绵薄之力,共同推动广东茶产业,特别是客家绿茶的发展。”

【来源】南方网

【全媒体记者】蓝单 张柳青

【摄影】袁群华

【通讯员】朱双玲 赖强